關于印發《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
提升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院(部)、處室、中心、館:
為全面落實學?!陡V萋殬I技術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及“示范性現代職業院?!苯ㄔO工程中全面提升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的要求,我中心牽頭制定了《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根據方案認真貫徹執行。
產學研與實訓中心
2018年6月11日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
提升實施方案
為全面落實學?!陡V萋殬I技術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及“示范性現代職業院?!苯ㄔO工程中對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提升提出的要求,學校將加大激勵措施,多渠道引進項目及科研經費,重點引導已成立的院級科研與技術服務機構、科研創新團隊成員開展科研與技術服務,并鼓勵全校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科研與技術服務項目研究、進行創新發明,積極申請專利,以全面提升學校的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F產學研與實訓中心結合學校實際,協同各相關部門、系院制定學??蒲信c技術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
一、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提升目標
根據《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和“福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項目建設要求,大力提升科技與技術服務能力,實現年均立項數超過50項,年均引入科研與技術服務收入達到150萬元;到2020年,力爭“十三五”期間縱橫向立項項目總數達到250項,科研與技術服務總收入達到750萬元,建設省級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個以上。
二、科研和技術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方案
1.進一步建立健全科研與技術服務管理體制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學院科技創新能力,學院將繼續探索改革科研與技術服務管理體制,建立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健全科研獎勵、縱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科研創新團隊培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等管理激勵辦法,實現科研與技術服務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與科學化,營造良好的科研與技術服務政策環境。近期,學院將根據國家省市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建設等有關政策,重點對《縱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制定出臺科研育計劃,進一步鼓勵科研人員開展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全面提升學院的科研與技術服務水平。
2.實施教師科研與技術服務綜合素質提升計劃
繼續實施《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關于實施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榕職院研﹝2011﹞28號文),在將教師個人科研基礎能力提升水平納入院(部)學年度“科研與技術服務”量化考核的基礎上,加強對學校專業技術人員個人科研與技術服務綜合素質的考核驗收,并擬將之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科研與技術服務”業績考核標準之一。
同時,為進一步推動學校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科研與技術服務,按照指標到系、責任到人的原則,學院將根據各系部現有專業技術人員數、組建的科研與技術服務機構、科研創新團隊等情況下達年度科研與技術服務經費到賬任務指標,要求系部專業技術人員、“互兼互聘”人員、科研創新團隊、科研與技術服務機構開展科研與技術服務項目,引入科研與技術服務到賬經費(2018年度科研與技術服務經費到賬任務指標分配方案及測算依據,附件1),將完成指標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并擬在“科研與技術服務”考核項中加大該分值所占比例。
3.推進科研創新平臺建設
依托學校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及學院成立的科研與技術服務機構、科研創新團隊,整合學院優勢資源,支持具備條件的系部申報“福建省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福州市科研創新平臺”、“應用文科(科技)中心”、“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等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項目。學校將重點扶持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文化創意學院等基礎條件較好的院系申報“福建省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或“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具備申報“福建省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基礎條件系部一覽表,附件2)。
4.推動校企合作共同開展科研技術服務項目
依托學校與企業合作建成的“五位一體”人才培養基地,以及“金科網絡技術管理學院”、“福州機器人學院”、“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等二級學院開展校企合作,結合《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校企人員“互兼互聘”管理辦法》(榕職院綜﹝2016﹞115號文)的實施,擬將開展技術服務項目作為到企業兼職教師的考核指標之一,并對引入資金(設備)開展技術服務項目的教師根據學院科研獎勵有關管理辦法進行獎勵。
三、管理實施
1.組織管理
由學院產學研與實訓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統籌協調與監督管理等工作;學術委員會就重大政策、項目遴選、管理實施等提供咨詢與評審意見。
2.實施操作
從2017年開始實施,四年為一周期。每年產學研與實訓中心將落實相關條件,整合多方資源,優化規章制度和運行管理辦法,按照實施方案開展申報培育、遴選推薦、評審認定、績效評價等相關程序,盡快實現預期目標。
3.支持保障
學校將設立專項資金并根據科研獎勵等有關獎勵辦法,對經批準立項的縱橫向科研項目、科研創新平臺、科研創新團隊及個人給予引導性或獎勵性支持,并擬在職稱評聘中對以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業績突出的個人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
附件1:年度科研與技術服務經費到賬任務指標分配方案
附件2:具備申報“福建省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基礎條件系部一覽表
產學研與實訓中心
2018年6月11日
附件1
年度科研與技術服務經費到賬任務指標分配方案
各院(部)、處室、中心、館:
根據示范校建設任務要求:2018年度學院科研與技術服務收入爭取達到150萬元。
科研與技術服務收入包括:縱橫向科研項目與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含所有非學歷教育培訓收入)等總收入達到150萬元。 根據任務目標,現產學研與實訓中心制定2018年度各院部開展科研與技術服務經費任務(不含非學歷教育培訓等技術培訓收入,該指標由電大與繼續教育中心負責)指標,具體分配指標見表一。
產學研與實訓中心
2018年6月11日
表一、2018年各院(部)科研與技術服務引入到賬經費任務指標 (起止時間為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
院(部)名稱 | a專技人員數(人) | A按人員分配經費數額(萬元) | b機構數量(個) | B按機構分配經費數額(萬元) | c團隊數量(個) | C按科研創新團隊分配經費數額(萬元) | d在企業兼職教師人數(“互兼互聘”學院專任教師)(人) | D按下企業教師數分配經費數額(萬元) | E分配到各系 經費總額(萬元) |
建筑技術工程系 (建筑工程學院) | 28 | 4.2 | 1 | 6 | 1 | 1.2 | 1 | 0.4 | 11.8 |
機器人學院 | 21 | 4.2 | 0 | 0 | 0 | 0 | 0 | 0 | 4.2 |
機電工程系 | 22 | 3.4 | 0 | 0 | 1 | 1.2 | 2 | 0.8 | 5.4 |
交通工程系 | 19 | 3.2 | 0 | 0 | 0 | 0 | 3 | 1.2 | 4.4 |
信息技術工程系 (阿里巴巴大數據學院) | 43 | 7.4 | 1 | 6 | 1 | 1.2 | 0 | 0 | 14.6 |
經濟與管理系(商學院) | 42 | 2.9 | 2 | 6 | 2 | 1.8 | 1 | 0.3 | 11 |
文化創意學院 | 34 | 3.4 | 0 | 0 | 0 | 0 | 0 | 0 | 3.4 |
國際教育系 (國際教育學院) | 47 | 2.6 | 3 | 9 | 4 | 3.6 | 0 | 0 | 15.2 |
公共教育系 | 27 | 2.7 | 0 | 0 | 0 | 0 | 0 | 0 | 2.7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19 | 1.6 | 0 | 0 | 1 | 0.9 | 0 | 0 | 2.5 |
特殊職業教育系 (特殊職業教育學院) | 8 | 0.7 | 0 | 0 | 0 | 0 | 1 | 0.3 | 1 |
總計 | 310 | 36.3 | 7 | 27 | 10 | 9.9 | 8 | 3 | 76.2 |
說明:指標計算辦法
E:E=A+B+C+D,是2018年各系應完成的引入科研與技術服務到賬經費總額,含科研項目、技術服務、開發培訓咨詢等所有引入經費。此項經費數分別根據各系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機構、團隊情況及下企業教師數量的情況分別計算加和得到。
A:按人員分配經費數額(萬元),a:專技人員數(人)
文科A=(a-b*3-c*3-d) *0.1/理科A= (a-b*3-c*3-d) *0.2;
其中6個文科系按每人每年引入經費0.1萬元計算,5個工科系按每人每年引入經費0.2萬元計算,“a-b*3-c*3-d”即人員數計算按各系專技人員總數a減去企業兼職人員數d、團隊c*3和機構b*3人數(每個團隊或機構按3人計算,即包含負責人在內的前3名)。
B:按機構分配經費數額(萬元),b:機構數量(個)
文科B=b*3/理科B=b*6;
其中b為機構數,每個人文社科類科研服務機構完成引入金額為3萬,每個自然科學類科研服務機構完成引入金額為6萬元。
C:按科研創新團隊分配經費數額(萬元),c:團隊數量(個)
文科C=c*0.9 /理科C=c*1.2
其中c為團隊數,人文社科團隊完成引入金額為0.9萬,自然科學團隊完成引入金額為1.2萬元。
D:按下企業教師數分配經費數額(萬元),d:在企業兼職教師人數(“互兼互聘”學院專任教師)(人)
文科D=d* 0.3萬元 / 理科D=d* 0.4萬元
備注:1、以上指標不包含非學歷教育培訓等技術培訓收入,該指標由電大與繼續教育中心負責。
2、各院(部)專業技術人數以人事處核定為準,若有變動其指標隨人數相應調整。
附件2
具備申報“福建省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基礎條件系部一覽表
序號 | 原系部名稱 | 具備的申報基礎條件 | 備注:申報條件 |
1 | 電子信息工程系 | 央財支持實訓基地、省財支持實訓基地 電梯裝調與維護實訓基地 | ?。?/FONT>1)牽頭高職院校要有與協同創新方向相對應的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并建有運行良好的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應用技術工程中心等。 ?。?/FONT>2)牽頭高職院校要有相對固定的場所和必要的儀器設備,以及長效的投入保障機制;要有一支長期積極服務行業企業的隊伍和短期聘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FONT>3)牽頭高職院校與主要參與單位要有長期的合作基礎,參與院校要有技術積累和開發能力,企業要有技術創新需求與愿望。 |
省財支持實訓基地應用電子技術實訓基地 |
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中央專項資金” 電子信息工程實訓基地 |
第二批省級技能競賽基地智能電梯裝調與維修 |
建筑工程實訓中心 |
2 | 網絡工程系 | 省財支持實訓基地物聯網網絡一體化實訓基地 |
校企合作共建思科網院實踐與創新中心 |
第二批省級技能競賽基地計算機網絡應用 |
3 | 交通工程系 | 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群省級培養基地 “中央專項資金”軌道交通綜合實訓基地 |
4 | 機械工程系 | 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中央專項資金”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實訓基地 |
“中央專項資金”紡織專業實訓基地 |
“機電技術特色專業群”福建省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 |
5 | 人文系* | 央財支持實訓基地文化創意共享實訓基地 |
省財支持實訓基地影視動畫實訓基地 |
“文化創意特色專業群”福建省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 |
6 | 管理系* | 省財支持實訓基地旅游實訓基地 |